各位,夏安。
下期开始不再默认全局发送了——和之前一样分免费版和订阅版。感觉不错就订阅,没什么可犹豫的,你会感谢我的。
Λ - Reading ^
昨天在Twitter上看到“一位年轻母亲教育孩子读书”的视频受到热捧。我深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种“功利式读书”会给孩子未来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压力 —— 我们大部分人小时候受到的教育不就是这样吗?而读书最忌讳的,就是于心灵积下厚厚的灰尘(参见Λ-One: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所以有说,人生识字糊涂始。知识即力量,只是道出了知识这枚硬币的一个面。知识之币的另一面,是心灵的尘垢。许许多多人扛着名校毕业的牌子,但您会发现他对人对世孤傲、刻薄、讥讽、蔑视寰宇,他肯定也是读了不少书的,但书籍只是递了一把刀子给他——力量的一面,确没有给他“温柔”,更别所包容了。如果我们只有另一面的“温柔”也不行,这是“书呆子”的自我陶醉和孤芳自赏,为自己曾经做过仰望星空这么简单的事儿而感动得不行。
接续前面三期(经典之书、书之小说、读书心理学),把剩下想说的一股脑都说了吧——这个话题再继续下去,许多人会感到很无聊了。
如果读书有道和术的说法,上期关于阅读的物理和心理基础算是道,而阅读方法是术。之于我来说,重道而轻术。知道了阅读的最基础的物理和心理规律,其它的术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关于“阅读的术”自古以来可谓汗牛充栋。
关于古典文学“书之书”,有几本书非常不错,如《古今读书法》、《羣书治要》以及《西方正典》等。西方古典我读的少,大概以《西方正典》和哈佛大学校长编著的《名著之前言与序言》(我之前推荐过,自行搜索一下)为最佳,其次是博尔赫斯的《私人藏书:序言集》。而中国古典文学,我偏好古代文人笔记。因为这类书籍大多比较薄,我读的就比较野,按照时间顺序从清朝往前推进,只要能找到的感兴趣的就一股脑读下去。为了方便阅读,我自己还制作了不少古典文人笔记电子书,如《古文辞类纂》、《 宋人轶事汇编》、《痴婆子传》、《容斋随笔》系列、《唐摭言》等(感兴趣的可以在这里查找书目和下载)。古文荟萃类和指导类书籍,王国维的《一个人的书房》、张中行的《文言津逮》、锺叔河《念楼学短》都是经典之选。
估计现在很少人读古代文学文言读本了,但就我的阅读经验,颇有收获:
技巧方面:对写作是有帮助的。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行文表达,更加自如了。古代文和言分离,书写文和口头语是两套系统,文人书面表达之言比口述之语更加庄主和优雅,真正做到了文以载言。加之古代有字无词,所以文言的行文更加简洁,如果把古之流行的骈体以及词牌曲牌等韵体统一来看,行文读起来节奏有致,铿锵有声。
意识流方面:文以载道,道即文化之魂。所以,读文言可知现在之所以为现在,又何为现在,未来又何去何从。这也是读史的作用,知兴亡,知更替。
文笔是视野、境界和洞察力的镜子,这些比材料重要得多。
有些经典论述的重要性并不在其内容,而是陈述方式非常精彩。
2017年11月25日 读书笔记
现代文本阅读术,最著名的当属美国教育家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网上有大量解读,略),其它的都大同小异,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文版的引进和翻译者的《越读者》等,实在无聊了可以翻翻,不要花时间在上面。关于阅读方法,最有趣和有用的是阅读习惯的建立和培养,这类信息只有在长期阅读时慢慢发现和感悟,可遇而不可求。如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首先强调,阅读是一种享受。而钱锺书的“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读书法(就是多记笔记)就比较自虐。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钱锺书手稿集结构·外文笔记》
还有一类是关于社科文献阅读法,被称之为密码读书法,其实就是将一些常用的标注简化为缩写的字母,您也可以把“密码”理解为「标签」(Tag),可参考彭玉生《“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将其划分为:问题、文献、假设、测量、数据、方法、分析、结论,以及飞利普博士针对社会期刊文献的阅读密码表。
最后一类“书之书”,是纯粹介绍书的书或随笔。这类书籍不多——写这类书需要阅历、学识、地位以及阅读趣味,所以大多人可能没有胆量来写。就我所读过的,比较职业的,道长梁文道的《我读》(共7本)、威尔·施瓦尔贝的《为生命而阅读》;合集类的有,深圳报业出的《1978-2008私人阅读史》、《南方周末》出版的两本《我书架上的神明》,纽约时报的《枕边书》、《哈佛书架:100位哈佛大学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大英图书馆史话》;个人类当推,葛兆光先生的《且借纸遁》、葛剑雄先生的《读书万卷》、顾颉刚先生的《人间随笔》、以及黑塞的《读书随感》和毛姆的《书与你》等,其次如辛德勇《那些书和那些人》等。
傅山有“四以”之语:“以好色之情好德,以修名之法修身,以畏神之觉畏人,以救灾之勇救过。”我狗尾续貂一个:以饥馑之虞读书!
此系列结束。以飨。共勉。
Ps. 此系列所涉书目都是一家之言和个人趣味,仅供参考和交流。
Λ - Insight
论生命的短暂,这是Lucius的书名,本文是关于此话题的访谈录。“生命并不短暂,要命的是我们一直在浪费;物质上我们注重节俭,但是在时间上一点都不节俭;我们常常寄希望于不在掌控中的未来,而不在意当下;我们应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上……”
解决创造性问题的“开箱即用方法”:前苏联天才发明家Genrich Altshuller发现的 TRIZ (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要用 TRIZ 解决创造性问题,你需要知道三个要素:以前解决过、有一致的解决方案模式、解决矛盾,突破创新。”本文作者是奥美行为科学全球主管。
追逐幽灵: 解开人类冬眠之谜:这是一个关于大脑奥秘的科学故事。一项历时多年的研究试图解释一个最极端、最令人困惑的人类生存案例——人类冬眠。“从僵尸狗到瑞典幸存者,共同的线索是身体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能力。一个寒冷的冬夜激发了我们意识到的潜意识反应——鸡皮疙瘩和颤抖——但似乎人类保留了一些能力,可以走得更远,在最极端的条件下进入假死状态,而不会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我用光了所有的笔记本(纸质),这哥们分享了自己的笔记系统和关于记笔记的想法。(Λ-Reading:我是强烈推荐大家记笔记的,我从中受益无穷,但我指的是纸质笔记或者像OneNote那样可以随手写、划和截图的本地笔记,而非Notion等网络笔记,时间长了你就明白为什么了。试想一下你有10年的读书笔记,你会怎么作?)
“寒蝉效应 (Chilling effect):法律用语,是指当下对言论自由的“阻吓作用”——即使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这个词翻译的真好,取自成语“噤若寒蝉”。明尼苏达州政府网站有一篇文章,讨论了数字监控、面部识别、AI应用和审查的下,“寒蝉效应”明显增加,本文提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挑战了对寒蝉效应的传统理解。
Λ- Science
生物学 - 病毒通过改变宿主的气味来吸引蚊子:我之前记得是因为人体排放的二氧化碳吸引的蚊子(Λ-Reading语),这个研究新发现,“登革热和寨卡等某些病毒可以使它们的宿主闻起来更美味,幸运的是,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可能有助于对抗这些气味变化。”
对人体来说,热有多热?热+湿度变得危险的速度比许多人意识到的要快:因为室内羽毛球馆温度过高,周三下午打羽毛球把一个德国壮汉打的趟地,很是担心。找到此文章,该研究显示,“35摄氏度的湿球温度 (Wet-bulb temperature)将是安全上限,超过此温度,人体无法通过蒸发身体表面的汗液来保持稳定的身体核心温度。”
运动 - 科学7分钟锻炼,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基于科学的锻炼指导图示,仅仅需要一把椅子,一面墙。初级12组,高级9组。你值得试试!
数据 - 民主数据探索,它结合了关于投票权、选举自由、公正性、结社和言论自由、公民自由等参数,探索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具体自己看吧,数据化作的很好。
工具 - 接下来读什么?输入你喜欢的书名,该网站将利用庞大的真实读者喜爱的书籍数据库,提供书籍推荐和下一步阅读的建议。不支持中文。
What3words,是一个很有趣的应用程序和基于网络的服务,用三个随机的词为地球上每一个3米乘3米的方块提供地理参考。“我们将世界划分为由3米方格所组成的网络,每一块方格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三词地址。三词地址是定位和分享确切位置的最佳方式。”这里还有一篇相关文章:强密码,3个随机单词的数学威力。
Λ - Last week’s top link
数据 - 2022年全球民主状况(地图),最高挪威9.75、最低阿富汗0.32;中国2.2。
Λ - Today
2021:#98 涌现和熵,为什么这是个难产大师的时代
2020:#39 人类思维中最致命的错误
Λ-Reading
20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