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后台收到不少有关知识管理和Tiddlywiki的咨询,所以就此来个号外吧。知识管理,我采用的框架是:
流程:收集、整理、消化和输出
系统:信息、知识和经验
结果: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PKM),其实涉及到思维框架问题,这个话题就大了(另外一期再谈),今天就单说一下我使用Tiddlywiki的感受吧。
前些天Notion 在中国被和谐,尽管部分地区已访问无碍,但是可预见的未来一定是会被关进小黑屋的,只要是可公开的内容分享平台都难逃这个命运,例如 Evernote、Google Doc等。最近由于几个基于Tiddlywiki衍生应用出来,如Stroll、Roam research,Tiddlywiki被许多人关注。许多人留言给我,让我介绍一下它。Tiddlywiki在中国鲜有人用,我可能是最早和最长时间使用者,我的小站也被官方作为案例推过两次:)。我想,是时候说一下我的使用感受了。
Tiddlywiki是由一名英国剑桥镇老牌程序员Jeremy Ruston开发和维护,已经有十几年了,而且以每年 1–2 个版本的节奏在更新。截止现在已经形成了全球使用者小圈子,有许多插件和资源可以用。因为Tiddlywiki就是一个单HTML文件,所以可以用来做笔记(支持 Markdown);做博客系统;做 PKM;GTD时间管理、项目管理、甚至有人拿它做购物网站等等。我是用它做PKM,就是书籍管理+读书笔记+博客+其它分享等。因为Tiddlywiki是单文件,不需要依赖数据库,也不需要网络环境。你放在本地,就是一个笔记本;扔在网络上就是一个 www 网站。
我现在的 PKM(rizi.me)解决方案:
本地我使用官方TiddlyDesktop来编辑,并存放在本地 Onedrive 文件夹(备份和同步),利用腾讯无服务器云函数(免费)调用Onedrive API解析,达成网络可访问的效果。同理,我的图床也是使用Onedrive。
如果你想使用自有服务器,可以使用我之前的解决方案:
本地文件放在 Onedrive 文件夹,当你更新时,利用 Microsoft Flow 或者 IFTTT 触发,并自动上传到你的服务器,不用手动使用 FTP 了。
上面是我在使用的比较方便的解决办法,其它一些常规玩法,例如:放在 Google Drive、Dropbox 上访问、直接存储在 GitHub (或 heroku)上、在线编辑并存储等,可以访问这个一位台湾爱好者维护的非官方中文网站,介绍的非常全面。→
其实我并不想也一直没有安利Tiddlywiki,因为它还是有一定的使用技术门槛的,当然基本使用没问题,非常简单,但是要想玩出花样,可能你就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研究了。
Tiddlywiki突出优点:
安全并可控,不依赖任何第三方;
拓展性大,随心所欲;
知识点互联,生成系统知识;
内容随意聚合和调用;
单文件,可随意部署(我用了八年,而且经常用,目前文件只有 5M,提示:图片不要存储在上面,使用链接)。
相关资源:
一位台湾爱好者维护的中文版
全球Tiddlywiki爱好者社区:→ (在里面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的,Jeremy经常在里面回答一些问题);
官方资源页面:→
爱好者收集的资源页面(插件、主题、UI 以及案例等):→
一位读者找到的 YouTube 介绍视频 →
瑞士军刀型插件:Shiraz
PS. 我并不建议安装很多插件,一是变得很臃肿,二是后续版本如果和插件不兼容了,插件作者也不更新,之前的内容就需要重新来改,很麻烦。而推荐使用简单的Scripts实现,网上都可以找得到的。例如最近很热的Roam核心功能Backlinks,可以用很简单的一段代码实现:
<$list filter=“[all[current]backlinks[]sort[title]]” emptyMessage=“”>
<$link to={{!!title}}><$view field=“title”/>: </$link>
</$list>
最后,个人的建议:一切工具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别舍本求末,尝试和追求各种工具或应用,而应该重道而轻器。任何优雅的都是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