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人一定会发现最近几期Λ-Reading的变化,我逐渐把Λ-Reading内容量调到了我认为的无压性阅读状态,也就是每期保持在千字左右,每期阅读时间不超过10分钟,每次阅读必有所得,正常情况下一周两期。这样的节奏我做起来也不累,与我平时写读书笔记的周期刚好吻合。不知道这样的内容量和节奏是否对你合适,欢迎回信反馈、转发和支持。
Λ-Reading
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意识不到自己有多么无知。结果是,一群对气象学或生物学一窍不通的人就气候变化和转基因作物等议题吵翻了天,而另一群根本不知道伊拉克或乌克兰在哪儿的人,极力主张要对这些地区采取行动。人们很少发觉自己的无知,因为他们会沉浸在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环境中,其信念被不断自证与加强,鲜有相左之声。 —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作者)
如果您经常上知乎,您可能对上面所说的现象似曾相识。知乎上许多人依靠抽象化的知识,它们模棱两可又未经推敲。绝大多数知识无非就是一堆联结物,是物或人之间的高度相关。
我们的大多数为什么总“自以为是”?
由于我们无法精确地划分知识来自内在还是外在,我们便生活于知识的错觉之中。我们败就败在,这本来就不是泾渭分明的。所以我们常常对自己不知道什么一无所知。
拉链是我们每天必用的装置。请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请自评对于拉链工作原理的知识了解多少,如果了解程度为1—7,你会给自己打几分?
拉链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请描述使用拉链的所有步骤,越详细越好。
第一题,一定许多人打分都是5+;第二题时候可能就有人卡住了。那么接着回答下面这个问题:
现在,请重新自评你对拉链工作原理了解多少,了解程度依然是1–7,你会给自己打几分?
这一次,你多少会降低评分以示谦卑。在试着解释拉链的工作原理之后,大多数人意识到了他们对拉链的知识其实还是门外汉,因此在问题3上只给自己打一分或二分。
这项论证表明人们置身于错觉之中。
当人们调低第二次评分的分数时,我们实质上是认识到,“我知道的比我以为的要少”。拆穿人们的错觉着实简单得难以置信,你只要要求他们对看似平凡的某事给出解释就行。
上面的这项测试的原理是耶鲁大学认知学家弗兰克·凯尔(Frank Keil)发明的,他长期致力于研究已有的事物如何运作的理论。但是他很快便意识到那些理论何其破碎且浅薄,但他遇到了一个困扰。他找不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科学地阐明人们实际所知与他们自认为所知之间的差距。1998年,他灵机一动,一种符合他预期效果的方法浮现在脑海。这就是被称为解释性深度错觉(illusion of explanatory depth,简称IoED)的测试工具。
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请把下图中的自行车缺少部分补全。
你的补全是什么样子的?
利物浦大学的心理学家丽贝卡·劳森(Rebecca Lawson)向一组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测试的时候,将近一半的学生无法完全正确地补全图片(下图是部分结果)。
就上面的测试,如弗兰克·凯尔所言,“许多受试者反馈说当他们得知自己远比原先预想的要无知时,一份实实在在的惊讶和从未有过的谦卑涌上心头”。
我们能说明白、讲清楚的知识确实比自以为的要有限。此乃解释性深度错觉之本质。我们发现错觉不仅发生在对日常物品的认知上,它几乎无处不在:人们高估了自己对诸如国家政策和对外关系之类政治议题的理解,在热门科学话题如转基因作物和气候变化方面也全凭想当然,甚至连个人理财都是一本糊涂账。
下次再遇到网上那些键盘侠和杠精,您不妨使用一下解释性深度错觉(IoED)这个认知工具,让TA解释一下其原理,估计TA就老实了。
Λ-Science & Tech
+ 企鹅数学
帝企鹅挤在一起取暖时,它们会严格显示几何间距和数学效率,这可能揭示了它们整体健康的秘密。En→
+ 给未来的你写封邮件。 En→
+ Whats.new
Google又搞的一个新玩意,之前好像只用在google系,如Doc.new就可以新建一个Docs,现在扩展到了包括 Medium、Github、Adobe、Wordpress 等 200 多个网址服务,正如其宣传语所言,「Lee Cliking ,More Creating」,所有新建的操作都可以通过「xxx.new」快速实现。 En→
Λ-Other
+ 运动健身视频指导:肩颈拉伸、10分钟每日练习、30分钟低强度、20分钟腹部。 En→
+ 陈平对话温铁军:“新冷战”之下,重新审视土地与文明(需科学上网)
Λ-LAST WEEK BRIEFING
#39 人类思维中最致命的错误
#38 为什么人类喜欢对称?
感谢打赏的朋友,打赏时候记得备注邮箱。
如果您觉得「Λ-Reading」有价值,请打赏,或者分享给你的朋友或社交网络。退订请点击下面Unsubscribe,如有疑问和建议,回复本邮件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