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 crap—did we not stockpile any money?”
上期收到 176.8 元,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如果Λ-Reading能给你带来些许的启发和思考以及思维边际的拓展,我想我也无愧受之,打赏时记得备注一下订阅所用邮箱。不过,如果您是学生,不必要为之付出什么。虽然我现在也待业中,去年做了一个和幼儿园有关的项目,七位数打水漂。如果您在创业,需要什么帮忙,可以来信沟通,手头还有一些 VC 资源(微信上有上百家耳熟能详投资公司),希望能帮到您,愿为在路上的人助力;当然您也可以推荐你在做的项目,如微信公众号、播客等,乐意为您推而广之。五一长假要来了,可惜什么地方也去不了,假期期间您准备做什么?有什么您认为的好书和电影可以推荐过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以飨。五一假期希望可以做一期关于读书的 Letter。
Λ-INSIGHT
+ 疫情记录 — 疫情震中的 24 小时。纽约客这篇长文写的真好,午夜焦急的刷着银行账号等待救济款的失业者、疲惫的医护人员、黎明独自慢跑的运动者、孤独的领区午餐者、呈阳性依然工作着的物流人员、午夜依然忙碌的医学院实习生……一组一组鲜活的剪影,组成了一副疫情大幕下真实的画卷。个体的高低贵贱在此刻被抻平、一切都发自生命的原始本能和最低需求。世界的纷乱和喧嚣被无形的恐惧所打断,上帝或怜悯或揶揄地注视着地球子民,没有人高喊“光是从那里发出的”,一切趋于黯淡和静默。En→
+ 为什么大多数独裁者都自我毁灭?Most Dictators Self Destruct. Why? 随着世界各地一些专制统治者的崛起,如土耳其的埃尔多安、俄罗斯的普京以及 XX,人们就应该屈服于这些根深蒂固、老谋深算和不受欢迎之人没有尽头的非自由主义统治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家Daniel Treisman认为,情况未必如此。他分析了1800年至2015年期间的218次民主化事件,这些事件都是专制统治者在寻求掌握权力时犯错的结果。这些错误主要有五方面:傲慢自大、不必要的风险、滑坡(如戈尔巴乔夫企图企图巩固的改革反而破坏了统治)、用错人、适得其反的使用暴力。 En→
+ 川普的疫中白宮生活:刷 Twitter、看电视、点外卖和享受记者提问的美国总统。→
有人对川普自3月9日到4月中旬的发言(26 万个词)做了统计分析,呈现为:模式化、重複、傲慢和自怜。这份以交互形式呈现的分析,挺有意思。En→
+ WHO:离疫情结束还远着那。En→
+ 因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承诺的报酬,俄罗斯顶级新冠医院医生集体辞职。En→
Λ-TECH
+ 目前在美国飙升的应用不是 Zoom,而是一款蛋糕饰品游戏,一个月内下载量增加 11,844% (这种小而美的项目真是一种机会)。En→
+ 打开这个网站您可能感到惊讶和无所适从,是的,很简单或者说简陋而难看的网站,但此网站月pageview近 10 亿 ,而且大部分访客都是直接访问,不依赖搜索引擎引流。一个人从1995年运营至今,目前每年广告收入几千万美金。到底为什么那?En→
+ 全世界都在远程办公,这个网站把线下团队的日常搬到了网上,可以打卡、晨会、文视频沟通、屏幕共享等,有点像联合办公的场景。适合小团队和自由职业者组队,互相监督和提高效率。En→
+ Messages from the Wild,这是一系列有关动物的简短采访,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很有意思。En→
+ 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
Λ-DIGEST
前两期就中国失业率和城镇户资产均值说了不少,我想就这个话题再深入一点,希望您也可以把这些认知工具收入囊中。
就城镇户资产均值来说,虽然统计模型有待商榷,但事实确是如此,呈帕累托法则式幂律分布。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如:1%的人掌握了35%的社会财富;在Twitter上,2%的用户发送了60%的信息;在医疗系统中,治疗费用最贵的五位病人的治疗花费占总体的80%,这些都是呈非线性分布,事实如此,虽然不应该如此。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延伸出很多其他概念——80/20原则、齐夫定律、幂律分布以及“赢者通吃”效应,以及“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这些定律的数据曲线走向基本一致:系统中最富有、最活跃或联系最紧密的个体最能解释整体的财富、活跃度和联系的紧密程度,它们远高于平均水平。而且,这样的模式是递归的。体现帕累托分布的20%之中的20%也几乎解释了整体,所以帕累托法则也常常被称为“可预测的不平衡”。之所以说它不应该是那样,是因为他应该是这个样子:高斯分布,即平时我们说的正态分布或钟形曲线。也就是说平均数与中位数相等。打个比方来说,随机抽取100为女性,她们的平均身高是164.4厘米,而排在第50位的女性身高也同样是164.4厘米。而帕累托分布平均数远大于中位数。这就意味着在这样一个整体中,无论如何测量,大多数人都低于平均数。
尽管帕累托分布已经提出了一个多世纪,但通常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帕累托样本总是很诡异,阻碍了我们对世界真相的思考。我们不能再将家庭平均收入与收入中位数混为一谈,也不能认为狂热粉丝和一般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时做着同样的事,而那些外向的人并非只比一般人活跃一点点。同样,不要指望未来最大的地震或市场恐慌和历史最高值持平(如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一个系统持续的时间越久,就越可能出现影响力两倍于以前总和的事件。
除了上面这些可预见的基本逻辑,还有类似让我着迷的规律,如分形、自相似和自组织,它都揭示了碎片化、复杂性、不确定性、稳定性以及对概率的判断。
Λ-VOICE
有朋友来信就“互联网与隐私问题”话题交流看法:
近期的几点困恼,1.银行爆出账户信息被低价贱卖;2.时不时的骚扰电话,精准打击的询问你是否需要他们的业务?3.近期国内互联网充斥着KOL网红的自爆,明星的互怼,低俗艺术的流行。看到几篇文章,由纽约时报的 the only answer is less internet.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是我的重点在于隐私是个人对机构,个人。第二篇文章(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恰好讲出了这个文章。今天还看到了一篇口水文李彦宏和扎克伯格说隐私不重要,他们在放屁。我确实对于隐私很看重,但是隐私红利这个灰色产业,对于部分国人来说,认识不上去,一辈子都用同一个密码的,早就没有隐私可言,但是还是自己不在乎,觉得没什么可看。再互联网面前怎样守住自己的最后的“兜裆布”是真的值得我们思考的。消极的选择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嘛?可是谁能保证不社交呢?谁又真脱离群体存在呢?还有就是数字化互联网支付时代确实将要到来(个人看法),假如每一次的俯瞰都进了网站,进了中心,所谓的中心服务器中,隐私何在。对不想赤裸裸的一点点思考,如果有点兴趣的话,想听听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
隐私这个话题,向来没有今天显得格外的重要和备受关注。我想从几个方面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隐私的分层问题。隐私首先是情报,情报减去含义即为信息,就是我们说的比特。那么隐私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个人电话、身份证号、地址等之外,在今天包含的更加宽泛,例如 Ip 地址、二维码、上网记录、搜索记录、购物记录、GPS 位置等,这些在今天不仅是一种有价值的情报,也是一种广义的隐私。所谓的大数据其实就是隐私情报数据库,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情报的所有权问题。如果说隐私的所有权问题,这句话是个悖论,自己的隐私所有权当然是自己的了,这样理解的话,那么自己在某网留下的情报信息属于谁的?属于自己的为什么不能自助删除?还有就是数字遗产问题。
三、隐私主体间的关系。个体和机构之间是法律问题,个体和个体之间是文化问题。机构和个人的信息永远是不对称的,所必须从法律入手,从信息使用者入手。就像那句话“我可以骚,但你不能扰”,“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就是目前国内许多 APP 的德行,不给权限不能使用。所以解决隐私乱象,用重典,执法严,就像欧洲对一些公司罚个底掉!个体和个体之间隐私问题是文化问题,例如询问你的体重和工资等;
四、“the only answer is less internet.”是一种消极遁世思想,不可取,也行不通
五、个体应该怎么做?路上狗屎多的话,尽量换条路或者多注意一点😁。
六、科学哲学。1995年去世的前乔治亚理工大学研究技术史的教授Melvin Kranzberg提出了六大科学哲学定律,其中第四和六条为:“虽然技术可能是引发诸多公共问题的主因,但非技术因素在技术政策决定中占据主导;技术是深受人为因素影响的一种活动。” 这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如果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受影视剧影响,终于把《庆余年》当睡前故事听完了,喜马拉雅出品的音频文件,751 集。→
感谢订阅「Λ-Reading」,鼓励您分享。如有疑问和建议,回复此邮件或此邮箱: my@boxs.eu.org